注册邮箱: 密码:
帮助中心 答疑解惑
学术论文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性亚健康状态探讨

——陈媛  孙贵香 何清湖 陆清红 张冀东 向岁

湖南中医药大学

发布时间:2012/10/17 17:20:44


恐伤证:恐指遇到危险而又无力应付而引发的恐惧不安的情绪体验,由于恐惧过度恐惧现实事件或是未来事件,使气机沉降,伤及肾脏,而出现惊恐不安等不适。恐惧产生的外在因素是面临威胁而无能为力,这是导致恐惧的关键原因。另外,看到或听到恐怖情景,即使并非亲身经历也能产生恐的情绪体验。心理性亚健康的医学生会经常出现恐惧状态,并且常是无原因性的,以恐惧不安、心悸失眠、常被噩梦惊醒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

惊伤证:惊指突然遭受意料之外的事件而引发的紧张惊骇的情绪体验,由于过度紧张惊骇,导致气机逆乱而成。产生惊的关键是意外之事不期而至。惊虽多由外发,但常伴有其他情绪体验,以复合情绪状态存在。如因已盼望之事不期而至而产生的惊喜,突遇险情而险未至的惊吓,遭受不测风云而前景未卜时的惊恐等。处于灰色心理状态的医学生往往会无缘无故对前景感到莫名的恐慌和惊惧。从而导致气机逆乱,而出现以胆怯,惊悸不宁,坐卧不安,失眠多梦等为主要的情志证候。一些大学生做事畏首畏尾,在各种面试或参赛中面对评委老师表现出过度紧张害怕的心理。

3.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因素及分析 

针对心理性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国内外专家进行了许多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不外乎三方面的因素,即家庭、个人和社会因素。

3.1 家庭因素  

3.1.1 家庭背景及教育方式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襁褓到步入大学都有长辈们的疼爱与呵护,有些孩子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对他们的过度溺爱,于是便养成了他们任性、骄纵、自傲与依赖的心理。李玉良等人曾对郑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中7100(962)有亚健康的表现,非独生子女中有4923(320)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独生子女亚健康发生率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603P=0000) 13。此外,一些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面对城市的灯红酒绿,奢侈繁华,于是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以及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对比周围同学穿名牌、吃名店的富裕宽松生活,有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便产生了攀比和嫉妒心理。另外,有的大学生是单亲家庭,从小缺少父母双方温暖的爱,家庭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致使有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产生否定别人的心理。他们中有些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也容易走向偏激的一面。这些不同的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处事态度和人际交流。

家庭成员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也不一样。周玲玲14对台州学院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学历较低者更易处于亚健康状态。父母受教育水平高低不一,在教育孩子时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家长采取开明开放的教育方法,鼓励孩子尝试各种挑战,“久经战场”的孩子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抗压能力强,经验丰富,处事能力也大有提高。当他们步入大学时,不管面对多大的压力和挑战,都能泰然处事。而一些家长因自身知识狭隘,做事畏首畏尾,在教育孩子时,把这种态度传染给孩子,且希望孩子整天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以为这是对孩子的安全负责,岂不知遏制了孩子的成长,一旦孩子独自走向大学步入社会后,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等心理。

3.1.2 家庭压力

    何止十年寒窗,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风风雨雨一路陪伴的父母亲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正如《秋声赋》中言:“人为动物,唯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行,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大多数医学生在中学阶段父母对其要求都很严厉,因而才能进入同级大学中录取分数高的医学院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在医学界立足,有一番成就。又加上医学专业学制长,更为重要的是医学生承载的是未来整个国民的健康重担,任重而道远。父母的期望加上医学专业本身的特色,长期处在这种高压之下,医学生便易出现烦躁、焦虑和失眠等心理性亚健康的表现症状。还有些医学生家庭成员发生意外,家庭成员患病等因素对医学生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长期处于各种高压之下,机体便会作出应激反应,产生心理性亚健康状态。

3.2 个人因素 

3.2.1 个人性格

西方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性格即命运。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情感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等良好性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言:一时的失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有些大学生性格较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或者有些医学生想与人交往但因为缺乏经验,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挫败感、孤独感和自卑感等心理,严重的学生甚至休学或者退学。有些易敏感、多疑、胆怯、偏执、孤高自傲性格的医学生,脑海中往往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预测等社会心理刺激。由于人们对刺激物的反应有放大或缩小的倾向,使人们能够对许多改变的事实变得容易接受,不至于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痛苦以维持心情宁静、心理平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防御机制’[15]。消极的心理防御可能会使医学生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患。正所谓“官资清贵近丹墀,性格孤高世所稀。”

上一页 下一页
3/5 共:5条记录
DevPager V1.0 Beta ! By 维诺工作室技术团队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 WwW.Wy28.CoM 2008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全国亚健康调理音乐制作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5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309室
全国服务热线:400-0226 679 电话:010-64166639、0731-85357579  传 真:010-6416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