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邮箱: 密码:
帮助中心 答疑解惑
学术论文

品析五音——辨证施乐的基础

——余瑾 张耀敏 李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发布时间:2012/10/16 17:34:05


5  辨证施乐

5.1  选乐依据

5.1.1  调式:一首乐曲的“色彩”

如果拿一首乐曲来作比喻,那么它的各个阶音在乐曲中的分布,以及它们的主次关系和在全曲中的地位,就形成这首乐曲的“色彩”。也就是说,调式因素是一首乐曲“色彩”的主要因素。这里的“色彩”包含乐曲的感情色彩、地方色彩,以及人们从音乐引起的联想等等。调式不同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那种属于审美的体验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听羽调式音乐体验到的感受,和听宫调式音乐所体验到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这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受,正是五种调式音乐心理反映的差异所在。这种差别的产生,除了我们音乐欣赏习惯形成的心理感觉不同之外,还可能是因为物理、生理方面的谐振不同。如果我们找到了音乐与人体之间的谐振“接口,音乐治疗就会取得理想效果,否则,音乐是不会有疗效的。在寻找音乐与人体的连接点时,调式不同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的差别,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易经》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们不但要仔细了解不同音乐的声学特征以及它的情趣,而且要充分了解听者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他的音乐欣赏习惯,设法找到两者的共同点。

5.1.2  调性:一首乐曲的“波段”

对于一首乐曲来说,调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它标记着主音的频率,同时也决定了各个阶音的频率分布。一首乐曲主音的音高就是这首乐曲的调性,主音音律决定调性,调性规定了各个音的高度,而不同的人由于其生理特性不同,会对不同的频率群产生较强的共鸣,这就是音乐治疗中选择调性的客观依据。

5.2  五音处方的组成规律

5.2.1  中和之道

《乐记·乐论篇》认为:“乐为天地之和”,中国传统音乐是表达“中和之道”的艺术,强调中和之美,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非常宜于治疗、平衡身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滋味声色所以养人”,过度则易生病,平和可养生益寿。

5.2.2  情绪调节

古老的中国音乐表达朦胧、超越的艺术意境,与人类精神心理世界紧密相联,而其中音乐与情绪的相关性,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可以成为与现代医学和现代音乐治疗学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衔接点之一。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引起气机的过度变化,正如《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可见情绪过激能导致体内功能失衡,是引起情志疾病的主要因素。

中医认为人的各种情志之间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针对情绪的过激变化,中医提出了情志相胜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以调和。该法的要点在于情绪转移、制约和平衡,也可配合文学和美术等其它艺术形式来更好地实现。

举例:肝阳上亢类型的高血压病人,容易发怒,我们给予有商调式或悲伤色彩较浓的音乐聆听,如《小胡笳》、《江河水》、《汉宫秋月》、《双声恨》和《病中吟》等,这些乐曲以悲情见长,凄切感人,有良好的制约愤怒和稳定血压的作用,比较其它类型音乐差异显著。 如果是阴虚阳亢类型的患者,还可以选择羽调式的水乐,如《二泉映月》、《寒江残雪》、《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小河淌水》等,这些乐曲有柔和、清润的特点,能导引精气,滋阴潜阳。有时候,根据具体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安排一些欢乐愉快类型的乐曲,如《花好月圆》、《喜洋洋》、《瑶族舞曲》、《喜相逢》、《鸟投林》等;或升发调畅类型的音乐,如《光明行》、《霸王卸甲》、《战台风》、《赛龙夺锦》等,使患者进入情绪状态;或温厚、中和类型的音乐,如《梅花三弄》、《阳春白雪》、《霓裳曲》、《满庭芳》、《忆多娇》等,使得患者的愤怒情绪得以顺势转移、宣泄或抚慰,再以悲调乐曲施之,则亢阳兴奋的状态得到化解,气血恢复平衡,心中平和自然显现。

根据脑功能学,各种情绪产生于大脑中枢,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微妙的复杂性联系。情绪心理应激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功能失调,是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中医理论有不谋而合的相通之处。中医学早已从整体和辨证的思路认识到,人的各种情志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故中医情志理论的描述与人的状态相结合更为直接和生动,并可指导临床各种方法的运用。

上一页 下一页
4/5 共:5条记录
DevPager V1.0 Beta ! By 维诺工作室技术团队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 WwW.Wy28.CoM 2008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全国亚健康调理音乐制作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5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309室
全国服务热线:400-0226 679 电话:010-64166639、0731-85357579  传 真:010-64168716